- 工会搭台、消费赋能、文化引流——厦门探索乡村振兴“工助模式”
- 2025年07月14日来源:
提要:当乡村振兴融入职工服务,当消费活力点亮田园烟火,市总工会正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将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珠成链,绘就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盛夏鹭岛,田野乡村热潮涌动。从“麦田音乐会”到“沉浸式集市”,从“非遗体验”到“乡村疗休养”,一系列创新活动正激发城乡融合新动能,带动农产品销售和文旅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今年以来,厦门市总工会聚焦实施“工助振兴”八大行动,围绕组织工会集市、推动乡村疗休养、拓展消费场景等重点任务,整合工会资源,撬动多方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工会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工会集市热起来,消费帮扶实起来
“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了!”同安区窑市村党委书记叶长裕感慨地说。这个曾不起眼的小村庄,如今不仅迎来挂钩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更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近年来,市总工会持续对口扶持窑市村,联动开发乡村文化活动和微旅游线路,探索“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职工喜爱、农户受益的共富平台。
在厦门工会集市·翔安专场,企业职工戴静手持满减券,开心地选购草原鸭。“买满50元立减20元,这只鸭子买得真划算!”当天,60余家商户参与活动,发放消费券4000张、总额达20万元,吸引超2.5万人次参与,商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4%,客流量提升136%。
“集市有看头、商家有赚头、职工享甜头。”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各级工会计划举办超20场集市活动,服务人次将突破百万,预期拉动消费超5000万元。通过免摊位费、发消费券、组织集中采购等方式,真正实现“以购代扶、以买助农”。
疗休养进乡村,文旅更火热
乡村不仅是消费终端,更是疗休养的好去处。在翔安火炬产业区工联会组织的非遗体验活动中,职工李女士亲手制作豆干,感叹传统工艺的魅力。这只是市总工会推动“本地微疗”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引导疗休养资源向乡村倾斜,各区总工会纷纷拓展路径。同时,市总工会还与周边五市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资源共享、线路互推、政策协同机制,不断拓展职工疗休养新空间。
人才引育强根基,系统发力促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文化与人才协同发力。市总工会出台《关于在全市工会系统实施“工助振兴”的工作方案》,部署“工助振兴”八大行动,构建覆盖就业增收、文化振兴、服务下沉等多维度的系统化推进机制:
- **就业帮扶**:依托“工会送岗”“乐业厦门”平台,提供技能培训、岗位推荐、交通补贴等服务;
- **技术支援**:发挥“劳模工匠振兴特派”机制作用,组建助农服务队深入一线,开展支教义诊、技术指导、文化宣传;
- **人才培养**:实施“求学圆梦”行动,开设“职工学堂”,推出家政、护理等实用课程,提升基层劳动者技能水平。
当乡村振兴融入职工服务,当消费活力点亮田园烟火,市总工会正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将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珠成链,绘就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下一步,厦门市总工会将继续围绕城乡融合主线,深化“工助振兴”行动,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路径”,让广大职工因工会行动走进乡村、爱上乡村、扎根乡村,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