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筼筜街道夜访居民家 干部听民声
- 2014年04月23日来源:中国厦门网
提要:73岁的张文龙是台胞,1986年就搬到振兴新村居住至今。当被问到“社区是否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时,张文龙说:“社区虽然是老旧小区,但住起来却很舒畅,筼筜湖步道完善了,小区里又增加了社区苗圃,健身器材坏了很快就有人来更换,这样好的环境我们很喜欢啊。”
“三挂钩”活动
●挂钩联系一个社区
街道党工委成员各挂钩联系一至二个社区,指导和督促挂钩社区各项工作的落实
●挂钩两项中心工作
挂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深入社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挂钩帮扶三类家庭
走访挂钩社区的残疾家庭、低保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众家庭,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结对帮扶
昨晚7时,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然而思明区筼筜街道振兴社区振兴新村居民张文龙的家中却十分热闹,五六位筼筜街道、振兴社区的干部与张文龙及其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谈问题,讲对策。
践行群众路线,关键在于群众满意。筼筜街道作为在全区率先启动的“走居入户听民意”活动也掀开了全区党员干部进家入户的序幕。进家入户“拉家常”的场景,今后在思明区将时常可见。
在昨晚这场大规模“走居入户听民意”活动中,筼筜街道的15个社区全面启动,街道班子成员、街道干部全部分片下社区,入户分发《致居民一封信》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表。据统计,昨天晚上筼筜街道共入户1500多户。筼筜街道表示,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他们将对街道辖内7万多户进行走访。
从无人管理的无物业小区到聚集了“新厦门人”的新社区,从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到转型升级的城中村,倾听群众最真的声音,解决群众最大的困难,办好群众最期盼的事情,这就是筼筜街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演绎出的最动人的旋律。
入户访居民 听民声做实事 温暖百姓心窝
73岁的张文龙是台胞,1986年就搬到振兴新村居住至今。当被问到“社区是否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时,张文龙说:“社区虽然是老旧小区,但住起来却很舒畅,筼筜湖步道完善了,小区里又增加了社区苗圃,健身器材坏了很快就有人来更换,这样好的环境我们很喜欢啊。”
作为“老振兴人”,张文龙对社区事务十分热心。掏出口袋里的红臂章,张文龙说,几年前他和几个邻居组成了义务巡逻队,每天轮流对小区的卫生环境、治安进行巡逻,“为他人好,也是为自己好,我们都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居民。”
对于这次“走居入户听民意”活动,张文龙肯定道,“现在街道干部能走进居民家里,和我们拉家常,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实事做到我们心窝里了。”
在振兴新村20号,居民赖建祥拿着意见征集表认真地填写了起来。他说,现在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放学后去哪儿是个头疼的问题。一旁的筼筜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向忠回答道:“社区里有四点钟学校,放学后可以把孩子送过来,此外还有绿色网吧、电子图书馆等,孩子们也可以在里面学习。”
“四点钟学校也可以发动周边学校的老师来提供志愿服务,帮助孩子们辅导功课。”赖建祥的建议得到了陈向忠的认可,他当场表示将去联系相关学校挖掘人才资源,为孩子们放学后提供一个好去处。
赖建祥说,街道社区到居民家中实地了解,让干部多倾听居民的心声,这是一个好的形式,要更好地推广。
开展“三挂钩” 做好事抓落实 解决群众难题
一张张意见征求表、一封封温馨的致居民信,如雪花般飞向辖区7.6万户居民。从昨晚开始,街道班子成员分片深入15个社区,组织街、居干部利用每周三晚上时间,分批走访辖区7.6万户居民,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对街道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昨晚迅速启动的“走居入户听民意”活动是筼筜街道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剪影。昨日,筼筜街道党工委召开动员会,在全街道全面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场动员会吹响了筼筜街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号角。记者了解到,筼筜街道将深入开展“三挂钩”活动,倾听民声解民忧。
挂钩联系一个社区。街道党工委成员各挂钩联系一至两个社区,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挂钩领导指导和督促挂钩社区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
挂钩两项中心工作。挂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两个中心工作,坚持深入社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缔造民生服务项目为抓手,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挂钩帮扶三类家庭。开展“挂钩联系大帮扶”活动,深入走访挂钩社区的残疾家庭、低保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众家庭,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结对帮扶,传递党的关怀,了解群众诉求,力所能及地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
厦门日报3月13日讯 (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刘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