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可控呼声高昂 本土云计算厂商力推国产数据库
- 2019年08月30日来源:中国厦门网
提要:在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领域,自主可控呼声高昂,云计算厂商看中机会,展开布局,力求实现国产替代,其中以数据库软件颇为典型。
在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领域,自主可控呼声高昂,云计算厂商看中机会,展开布局,力求实现国产替代,其中以数据库软件颇为典型。
8月28日,腾讯云数据库宣布战略升级,宣布未来将聚焦云原生、自治、超融合三大战略方向。同时,腾讯云发布了五款数据库新品,包括数据库智能管家DBbrain、云数据库TBase、数据库备份服务DBS、云数据库Redis混合存储版,以及自研云原生数据库CynosDB的商业化版本。
上述发布意味着腾讯云在数据库软件布局进入深层次阶段。腾讯云产品总监王义成表示,基于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规模和技术积累,腾讯云需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数据库产品,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王义成称,腾讯云目前已涵盖总计20多种数据库服务。
在中国市场,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厂商已积累实力,在互联网应用中锤炼了技术和经验,各自发展出自有数据库系统,挑战数据库传统霸主甲骨文。以阿里为例,早期,阿里巴巴的交易、计费等就开始使用甲骨文。2009年,阿里启动IT 架构升级,试图全盘替代IOE(IBM小型机、甲骨文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从此成为甲骨文的竞争对手。
本土云计算厂商争夺甲骨文数据库的市场份额机会颇大。由于甲骨文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在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入华后一统江湖,随着互联网时代开源数据库兴起,以及甲骨文数据库成本过高,甲骨文统治地位松动。另一方面,传统上以甲骨文、微软为代表的数据库许可证授权服务模式,受到AWS、腾讯云等云厂商数据库按需付费模式的冲击。
在国内,甲骨文市场份额受到“惦记”。“甲骨文在中国有百亿的市场份额,数据库的市场大概是20到40亿的市场,” 王义成说,“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空白,国家也需要有自主可控的数据库厂商去填补这个市场,并且厂商也看到机会,进行争夺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采用本土数据库正成为潮流,很多中国公司正放弃甲骨文和IBM的服务,转而使用国产产品,其中包括送餐巨头美团,美团旗下的自行车共享服务摩拜,视频流媒体网站爱奇艺、以及小米等。
抢夺数据库市场,考验的是厂商面对to B市场的综合能力。王义成分析,从国内外来看,主要有两条路径,分别以AWS和微软为代表。“AWS的打法从下往上纵深去打,先巩固好底层的核心技术,一步一步打得很累,往上去渗透,去找合作伙伴,去找SaaS去做。微软快速起来,靠什么?因为它有很强的SaaS,Office的商业模式从原来的软件购买的方式,它把Office转为Office 365之后,从SaaS往下打,迅速地建立自己的优势,因为它有很好的端。”
“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好,或者我们说的产业互联网升级也好,这些升级总要有一些抓手,或者我们的传统行业,总要有你能赋能它的的东西,赋能东西是什么?” 王义成进一步解释,“你要有一个很好的端来帮助他做好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有了端以后,再带动云平台的能力,来整体为用户提供服务。” 他表示,在云计算布局上,基于微信在端的优势,腾讯云与微软战略相似。
不过,面对国内厂商竞争,甲骨文强调技术优势。“我们一直有看到中国在各个不同的行业,在特定场景下面的数据库都有一定的适用的地方。但其实如果说就数据库整个的能力来讲,如果我们以1到10来比较,如果说Oracle能够达到10,现在看到的一些的产品连5都没有做到。” 甲骨文公司高级技术咨询总监李珈此前回应记者。
分析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跑在云上。因此,云数据库也被认为是未来云竞争的重要战场,除了腾讯云之外,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等也均已在云数据库进行布局。
当下,中国数据库市场呈现多头竞争局面,多种技术路径、商业模式并存。云计算厂商之外,国际巨头商业数据库盘踞已久,主要占据电信、金融领域,以甲骨文、IBM、微软为首,其后国产数据库厂商如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已有多年追赶。
另一方面,开源数据库则受到互联网公司青睐,涉足的商业公司有MongoDB、RedisLab、DataStax等。当前,新晋国产数据库崛起,也受到关注,代表厂商有PingCAP、巨杉等等。
文|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