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chinaxiamen.com.cn
中国厦门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厦门网> 财经> 产业经济>正文内容
  • 做了上千次实验门外汉变大咖 实现经济效益逾5亿元
  • 2019年05月31日来源:厦门网

提要:一层从10纳米到100纳米的膜,通过肉眼不可见、极其微小的孔径,可以把酵母和酒精分离,把各种物质从水中分离,把污水过滤成净水。这层神奇的膜,就是46岁的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洪昱斌研究了十年的东西。

个人名片

洪昱斌,福建龙岩人,1973年5月出生,高级工程师,现任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曾获“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厦门市优秀企业科协工作者”、厦门市“知识产权先进个人”、全国“膜行业优秀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人物原声

若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都是靠别人,别人不靠谱,你最后所有的工作可能都白搭。企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持续下去,一定要花大力气、下定决心做材料,要专心做研发。

洪昱斌

洪昱斌(中)在车间对陶瓷膜进行泡压检测。

一层从10纳米到100纳米的膜,通过肉眼不可见、极其微小的孔径,可以把酵母和酒精分离,把各种物质从水中分离,把污水过滤成净水。这层神奇的膜,就是46岁的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洪昱斌研究了十年的东西。

十年前,他还是负责卖膜的“销售”,或负责膜安装调试的“售后”。如今,他已是精通“膜材料”的总工程师。

洪昱斌的学历为本科,但他带领研究生、博士后,主持完成了十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技项目,曾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他共取得授权专利近60项,且大部分实现了成果转化。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染料、食品、化工等领域,推动了膜技术行业的进步,累计实现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

一次沉痛教训

他放弃副总职位成为研发小组组长

洪昱斌的本科专业是食品科学,和膜等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不对口。他在三达膜的工作一直侧重于膜设备的安装调试。然而,2008年,已是公司副总的他,突然选择放弃管理占公司一半人数(七八十人)的工程团队,决定带10个人的团队自主研发陶瓷膜材料。

“前十年和设备打交道,后十年和材料打交道。”说起这次转变,洪昱斌提到了一次沉痛的教训:2010年以前,三达膜的陶瓷膜技术主要依靠德国引进。2008年,看中前景的启元药业采购了公司一系列陶瓷膜成套设备。可是,设备使用不到一个月,陶瓷膜就断了。

启元药业要求退回所有设备,公司损失了近20%的年销售额,而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洪昱斌。“若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都是靠别人,别人不靠谱,你最后所有的工作都白搭。这一年赚的钱,都不够赔人家退的一套设备。”深刻反思后,洪昱斌破釜沉舟,决定自己抓研发团队,誓要拿下陶瓷膜核心技术。

可是,他们什么都不懂。“做材料我不懂,我的团队成员也不懂。”洪昱斌想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西学中用”的老办法。

洪昱斌从大学招来了4个毕业生。包括他自己在内,共有两个硕士、3个本科生,外加5个负责配料、烧制的工人,组成了研发小组。他们从学习原理开始,到消化技术、研发实验,一步一个脚印。

三年不懈试错

他从门外汉变成国内陶瓷膜大咖

2010年,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洪昱斌团队发现,膜芯会断,是因为陶瓷膜的强度不够。为此,他们对陶瓷膜的配料进行了改进,不断寻找配方做实验。一次次地试,直到他们找到一种稀土。“99%三氧化铝,加入一点稀土,彻底改变了陶瓷膜的强度。”

三年多时间里,他们尝试了一千多个配方。洪昱斌说,几次想放弃,“多亏董事长蓝伟光博士的鼓励支持,才没放弃。”

2013年,看到洪昱斌团队的成果之后,启元药业抛出了橄榄枝,这一次,他们没有失望。启元药业连续5年订购,成为三达膜最大的客户之一。如今,三达膜每年要生产三万多平方米陶瓷膜,已成为全国陶瓷膜产量最大的两个生产厂商之一。

而后,洪昱斌又带着团队,从陶瓷膜组件,再到家用净水器,不断开拓。他的“高性能环保型管式多通道陶瓷膜”和“基于多孔复合陶瓷滤芯净水机”项目,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借鉴大学研究课题的方法,洪昱斌将研发小组制度化。公司引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先后成立了药剂、无机膜、有机膜、膜组件开发与应用的研发小组。洪昱斌先后指导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五十余名,帮带一线技术操作工一百多名。近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他先后主持包括4个国家级项目在内的十余项科研创新项目,获得近60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项。

由于他在膜材料与应用技术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洪昱斌被中国膜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膜行业优秀工程师”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严珣文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