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钢琴进医院更重要的是什么?
- 2014年07月03日来源:重庆晨报
提要:钢琴进医院,首先是一件好事。正如医院管理者表态的那样,希望能给予患者一些心灵抚慰,改善就医的体验。通过营造温馨、幽静的氛围,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当医院开始逐渐意识到让就医者心情“好”的重要性,这已经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了。
北京朝阳医院7月1日表示,院方正在招募“钢琴志愿者”。医院计划在门诊大厅常设一台钢琴,由志愿者为患者演奏曲目。据悉,这台钢琴有望今年十月前“上岗”。此举在北京大医院中尚属首次。(7月2日《新京报》)
钢琴进医院,首先是一件好事。正如医院管理者表态的那样,希望能给予患者一些心灵抚慰,改善就医的体验。通过营造温馨、幽静的氛围,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当医院开始逐渐意识到让就医者心情“好”的重要性,这已经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了。
但在新闻中,针对这种做法,有患者依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到医院一般都心急火燎的,再听那钢琴乒乒乓乓的声音,心里更添乱。”患者家属苗女士说,医院里环境本身就比较嘈杂,有时候家属陪同看病“交流基本靠吼”,“再加个钢琴就更闹腾了”。从这些不同的声音,到更多的就医体验,可以得到的一个判断是,让就医者心情“好”单靠钢琴还不够。
为什么患者容易产生激动情绪、辱骂医护人员,甚至发生肢体冲突等问题?英国一家专业机构对此研究发现,导致患者情绪激动的主要原因是,不理解临床语言和操作流程,甚至对为什么有人比他们后来却先看上医生而产生不满。说得更直白一点,决定就医者情绪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医疗服务质量,比如一套科学、高效、人性化的就医流程和标准。
换句话来说,如果在最重要的医疗服务流程及服务态度上没有得到改变,到医院看病如打仗,挂号如春运,拥挤痛苦不堪。就医者依然要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如果大检查、过度医疗普遍泛滥,因为这种滥用而造成的就医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恐怕再美妙的钢琴声,也很难让就医者心“静”下来。
医疗服务的主体是医生,在就医者满不满意的要素里,医生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要让就医者有好心情,也应该要让医生有好心情。但在当下的医疗环境里,大医院的医生普遍处于一种工作负荷过重、压力过大的状态。很多不人性的管理让医生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就医者沟通。当医生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分钟给每一位就医者,制度程序上没有留给足够的沟通时间,已经在事实上造成了医患沟通质量的低效率。
作为医生,我曾经多次走进不同的医院陪同他人就医。我的一个亲身感受是,清洁、明亮、安静的就医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患者更在意的是医生的服务质量,医生是不是专业的?医生给的意见是否专业?一切是否足够的透明可以信任?他(她)是千方百计在给我省钱,还是想尽方法让我花更多的钱?其次才是他们的服务态度怎样?
要想让就医者心情“好”,除了弹钢琴,医院管理者还应该想更多的办法,帮助患者就是帮助自己,这一切是不矛盾的。(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