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半数受访者:最希望民营医院价格透明
- 2014年04月12日来源:新京报
提要:民营医院定价放开,搅动舆论“一池春水”,在医改深化的气候中,它也被赋予“改善结构”“优化环境”的意义承载。但之于公众,改革重在“实惠”,“管制松绑”的利好,不能只是“纸面推演”,还应通过政策性兑现,跟百姓医疗诉求形成现实呼应。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将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这意味着,民营医院将有权自定“看病钱”。公众对此怎么看?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优数咨询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民营医院:要生长但不要“野蛮”
民营医院定价放开,搅动舆论“一池春水”,在医改深化的气候中,它也被赋予“改善结构”“优化环境”的意义承载。但之于公众,改革重在“实惠”,“管制松绑”的利好,不能只是“纸面推演”,还应通过政策性兑现,跟百姓医疗诉求形成现实呼应。
从京报调查的结论可看出,对医疗服务价格,公众仍保持着敏感,这也内含着某种民意期许:民营医院定价,不妨跟民众期待形成良性嵌合;对民营医院运营中可能出现的价格虚标、医托等乱象,也该有对应的监管和规范,如明确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实行医药费用明细清单制度。
在此情境下,“价格放开”也应被置于反哺民生“大盘子”里,在合理政策驱动下,既让民营医院得以“生长”,也将其生长节拍导向“良序节奏”,而不是任其“野蛮生长”。
□新京报评论员 佘宗明
责任编辑:王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