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把“父母官”的称呼扔掉了
- 2014年03月20日来源:现代快报
提要:总书记强调“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是对“父母官”称呼的纠正,非常给力,非常必要。今天,应该把“父母官”这一迂腐、不合情理的称呼给大力扔掉。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当看到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墙上“还没上班,谁叫你来这么早”等“服务忌语”时,习近平说,作为一种积极探索,硬件好固然好,但关键是服务要到位,要像焦裕禄一样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就会说“忌语”,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就不会说“忌语”。
总书记强调“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是对“父母官”称呼的纠正,非常给力,非常必要。
干群关系什么时候都是焦点,干部与群众的“辈分”问题,不能再糊涂下去了。在今天这个民主、法治的时代,应该把“父母官”这一迂腐、不合情理、违背行政伦理的称呼给大力“扔掉”,从干部的思想深处树立起爱民、敬民的意识。
老百姓和干部,谁才是“父母”?值得一问。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似乎只有一个答案:官为“父母”。研究者认为,“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
不管其理论源头在哪里,“父母官”概念始终引导着社会意识,不仅官员对“父母官”欣然笑纳,很多时候老百姓也习以为常。
而今,搜索“父母官”,也可发现其使用频率不低。
3月9日下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亳州市长沈强表示,“听到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我觉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我更加有信心当好人民的公仆,做好这个父母官。”
而若以“当好父母官”百度一下,不难发现,“父母官”意识在一些官员心中已经扎根,“当好父母官”已经成了这些干部的追求。“坚持群众路线,当好‘父母官’”,这是某网站对一场会议报道的题目。
确实,“父母官”本身也含有激励官员做百姓拥护的好官之意,但是,且不说这种意识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在社会主义中国,“父母官”之论更是与“公仆”论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干部是群众的公仆,干部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丝毫不能有地位高于群众、可以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念头。
说到底,“父母官”之称颠倒了干群关系、曲解了权力观。干部须知,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用好权力、做好服务,是干部正常履职,根本不该自视“父母”、享受被仰视。
但一些干部偏偏不这样想,他们往往一副“父母做派”咄咄逼人,有的干部,甚至有大骂老百姓“不要脸”的言论,就差唤来公堂上的威武依仗了。这些干部对老百姓连起码的尊重都谈不上,又怎么可能视老百姓为父母呢?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小平同志的这句话,令人民久久难以忘怀。而今,习近平“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的要求亦见深意。
“父母”称呼有规则。“父母官”,不能再喊下去了,也不能再视而不见了。就算是玩笑,也要分场合,且这个玩笑群众开得,官员开不得。
叫停“父母官”的称呼,关键是矫正一些干部的权力观、规范权力的运行,并以惩戒制度相配套。否则,就算这些干部勉强改口,也不能消除他们心中的“父母官”情结。